家有國中生 補習第一 沒有娛樂
1/4家庭每月負擔6000元以上補習費 家長寧可犧牲休閒娛樂 財力負擔痛苦指數偏高
記者張錦弘/台北報導
一項民意調查指出,孩子的課業和經濟負擔讓國中生家庭最感痛苦,其中近七成的家庭的國中生正在補習,1/4家庭每月負擔6000元以上補習費,超過半數家庭為了孩子的國中教育優先排擠娛樂或生活開銷。
這項「2004國中生家庭痛苦指數全國大調查」,是由「台灣新希望連線」委託普羅市場研究公司電話抽樣調查家中有國中生的成人,有效樣本924。
調查問及目前國中生課業負擔多寡的「痛苦指數」,由0分到最高的10分,受訪者平均指數約6.9分,顯見國中生家庭普遍認為孩子的課業負擔重。
分析發現,近六成九家庭認為準備國中基本學力測驗,是國中生主要課業壓力來源;至於國中生課業負擔痛苦指數最高的前五名縣市,依序為新竹市、嘉義市、南投縣、台北市、台南縣。
國中教育造成家庭財力負擔的痛苦指數,平均5.8,也稍微偏高。六成八的受訪者表示,家中國中生有補習,且家庭收入越高,補習率越高,月收入六萬到八萬的家庭,七成一五有補習;月入兩萬元以下的家庭,仍有近五成孩子補習;每月補習費,25.5%高於6000元,其中又以台北縣市家庭每月負擔補習費最多,44.4%超過6000元。
國中生教育所花的錢,最可能排擠家庭那一項開銷?27.7%選娛樂休閒費,25.6%是生活費用,顯示不少台灣家庭為了承擔兒女的教育經費,寧可犧牲自己的休閒娛樂與降低生活開支。
針對這項調查,立委陳學聖指出,教改強調多元學習及多元選擇,但學生反而更茫然,學習負擔不減反增;為了讓孩子補習,也更加重低收入家庭的財力負擔,國民教育的平等精神消失殆盡。
教育部訓委會專門委員傅木龍表示,聯考時代,學生目標單一而明確,就是把考試考好;教改實施後,很多師長仍無法接受多元智慧的價值觀,教學雖多元,卻仍視考試為至上,學生失去目標,反而壓力更大,如何增加孩子的挫折容忍度,鼓勵多元價值,教育部和學校都仍待改進。
黃長安/台中縣高中教師
教育版日前刊登「2004國中生家庭痛苦指數全國大調查」發現受訪者中有近七成家庭的國中生正在補習,1/4家庭每月負擔6000元以上補習費,超過半數家庭為了孩子國中教育優先排擠娛樂或生活開銷。
如何能讓孩子把書讀好,家長都很關心,該如何做?最簡單、最容易做的似乎就是送去補習。
要上國小了,要先上正音班。要上國中了,英文先修、數學先修。國二要上理化,家長會說,「聽說很難,不補習一定跟不上」。所以孩子在暑假時,先在補習班上理化。
家長是怎麼啦?你是否預設學校老師上課都不認真,老師們都不回答學生的問題,所以你把一切學習的擔子交給補習班?
不補習,課後自己學習,考70分;補了習,可能會有90分,所以補習好像有效。可是到了國三,自己當年在書桌前讀出來的70分程度還在,而補習填出來的90分大部分還給老師了。
上課聽老師講解只是學習的一小部分,最大的部分是課後的消化、思考、理解、吸收。這是任何人都無法代勞的。去補習,只是重複學校老師曾上過的內容而已,再聽一遍、會較熟悉,題目背多、分數提高。這是表面,不代表已消化、吸收、理解了該單元課程。
家長們,為了孩子,盡量減少您的外務、關掉電視,陪孩子讀書吧!
要求孩子把課本上老師教過的課程複習一遍,找本參考書閱讀內容整理、練習題目。有不懂的內容寫下來,請教同學、或下次上課問老師。有您陪著,學習將是一件溫馨、快樂的事,怎會有壓力?陪孩子讀書,不強求孩子名次,學習,又怎會有痛苦呢?